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天地 >研发故事 >情绪能力研究的结果
情绪能力研究的结果
编辑:管理员  来源:IQEQ   时间:2013-4-12 22:38:36

﹡情绪识别:

3~6岁幼儿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好于对语调表情的识别能力。对积极情绪的识别好于对消极情绪的识别。对情绪标签任务中面部表情的理解和语调表情的理解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张玉梅,2007)。4岁和5岁的儿童已经能分辨真实的情绪和表现出来的情绪(孙倩,2007)。

 

情绪理解:

3岁是情绪理解能力的一个关键期,4岁已基本获得了该能力。儿童对积极情绪的理解高于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女孩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高于男孩(姚端维,2004)。

3岁幼儿就已经能够对情绪进行归因,伴随着年龄的发展对情绪原因的理解更具有逻辑性。基于愿望的情绪归因高于基于信念的情绪归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不显著,但年龄对情绪原因理解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张玉梅,2007)。

3~4岁幼儿没有对冲突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幼儿有了冲突情绪的意识,5~6岁时迅速发展(张玉梅,2007)。

3岁时,儿童开始将情绪与外部原因联结起来(礼物使人快乐,宠物死去让人伤心)。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开始区别更多的情绪。更大点的孩子能够明白一些情景下可能同时产生两种情绪(比如伤心和生气)。理解能力的发展与想象力和TOM相关。(Sander Begeer et al., 2008)

 

情绪表达:

在头三年,婴儿开始丰富他们的表情,以及开始用语言表达感受,此时情绪表达的社会化开始出现(开始能够掩饰和压抑他们的感受,开始能调整表达行为的合理性)。

 

情绪调节:

3-4岁幼儿倾向运用回避性策略,其次是释放性策略。4-5岁幼儿倾向运用建构性策略,其次是是方形策略和回避型策略。5-6岁幼儿倾向运用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型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建构性策略的使用越来越多。年龄和性别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不大,但3~4岁男孩有使用破坏性策略的行为(张玉梅,2007)。

2岁时儿童开始出现情绪的伪装;4岁时儿童是刻板的情绪伪装(一般是伪装负性情绪),难以解释自己或理解他人的情绪伪装;6、7岁时儿童可以较灵活的伪装情绪,解释自己或理解他人情绪伪装的能力提高,儿童除了伪装负性情绪,同时也会伪装正性情绪;9、10岁时儿童可以洞察情境以自发的情绪伪装,可以有选择的表现或伪装负性情绪,可以准确的解释自己或理解他人情绪的伪装;12、13岁则是儿童的情绪伪装发展基本成熟的阶段(史冰,苏彦捷,2005)。

 

情绪知识(情绪表达规则):

只有到了6岁的时候,真实和表象之间的区别才完全被掌握,这时儿童才明显地体会到感情和行为可以不对应。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非常缓慢,直到小学阶段,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才得到迅速发展,因为该阶段儿童获得了较复杂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

   

0 评论 | 分享到:
0
上一篇: 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愤怒情绪
下一篇: 情绪智力理论模型
验证码: 验证码
资讯栏目
精彩推荐
最新文章
最新评论
> 专业!
匿名网友
> 呵呵
匿名网友
> 很专业,案例也很详细!
匿名网友